为进一步加深师生对多民族共同体历史文化的理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11月1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一行前往昭君博物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师生们聆听了西北大学历史学教授史党社的专题讲座《内蒙古与多族共同体的形成》。史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内蒙古地区在多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更为大家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讲座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与昭君博物院负责人共同签署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将在思政教育领域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有序参观了昭君博物院的各个展馆。从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到内蒙古地区的多元文化,从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到现代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每一个展馆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师生们一边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一边仔细观看展品,不时驻足交流心得,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内蒙古地区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大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思考和认同。许多同学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思政理论课中有关民族团结和多元共生的内容,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