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出自《晏子春秋》,意为谦恭而不失礼仪,劳累而不失廉洁。它对我们的启示是,人生在世,要时刻注重个人修养,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
汉代贾谊在《治安策》中有云:“公耳忘私,利不苟就”。意思是,为官要为了公众利益而忘掉私利,遇到好处不随便追求。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之志,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境界,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大凡清官廉吏,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做到克己奉公,讲大我不讲小我,讲奉献不讲私利,讲牺牲不讲索取。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明代郭允礼在《官箴》中的这段话,为后世广为称道。明代于谦60岁寿辰时,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叮嘱管家一概不收。面对他人质疑,他写道:“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廉不言贫,勤不道苦。清代于成龙为官20余年政绩卓著,去世后“绨袍一袭、靴带二事,瓦瓮中粗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别无余财,乡亲们为之痛哭流涕。因此,立德修身、为政用权、干事创业,既要尚勤,更要崇廉。
纵览古今,凡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官从政廉洁奉公,皆能为百姓所称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们党依靠铁的纪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陈云同志认为共产党人是“为人民当差的”,任何功劳“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焦裕禄心中只有“民利”,兢兢业业做事,从不考虑个人名利;钱学森坚决不同意为他塑像和立功德碑,世人称他“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们那种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名利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境界,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检验自己、躬身践行。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党员干部却把功劳当成奢靡享乐的借口,导致最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的认为工作“白加黑”劳苦功高,在物质上“找补”一下无可厚非;有的认为自身业绩突出,觉得“收一点”“捞一把”心安理得;有的担任领导职务后,把过往功劳当作任性妄为的资本……凡此种种,皆是要不得的思想。党员干部要始终心怀理想、手握戒尺,摒弃“付出了就该享受”“没有功劳有苦劳”的念头,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奢靡所诱、不为世风所染。
瘁而不失廉,少些“伸手享受”,多些“挺膺担当”。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须明白,为民服务、履职尽责是本分,务实清廉、两袖清风是本色,不为功名利禄所缚、不为金钱欲望所俘,方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王奇)